一、 無障礙設計
無障礙設計(barrierfreedesign)這個概念名稱始見于1974年,是聯合國組織提出的設計新主張。無障礙設計強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,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各類建筑設施、設備的規劃設計,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?;顒幽芰λネ苏撸ㄈ鐨埣踩?、老年人)群眾的使用需求,配備能夠應答、滿足這些需求服務功能與裝置,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、切實保障人類安全、方便、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。
二、設計標志
無障礙設計首先在都市建筑、交通、公共環境設施設備以及指示系統中得以體現,例如步行道上為等,進而擴展到工作、生活、娛樂中使用的各種器具。二十余年來,這一設計主張從關愛人類弱勢群眾的視點出發,以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推動著設計的發展與進步,使人類創造的產品更趨于合理、親切、人性化。
三、設計目標
無障礙設計的理想目標是“無障礙”。基于對人類行為、意識與動作反應的細致研究,致力于優化一切為人所用的物與環境的設計,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讓使用者感到困惑、困難的“障礙”(barrier),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,這就是無障礙設計的基本思想。
四、通用設計
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有相似之處,因為通用設計是為所有人所通用的設計,但無障礙設計所針對的重點是從殘疾人和老年人。但隨著無障礙設計的發展,人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它的局限,所以當今的無障礙設計正在向通用設計所靠攏。而因為無障礙設計在
舉例
例如,看起來極為普通的容器,其中卻有著巧妙的“共用”設計:一組匹配使用的洗發香波與護發素,兩個相同的容器,僅只是在其中的一個添加了一排線形凸起的觸覺感知記號,就能使人一觸即知是香波還是護發素。這個小小的設計,不僅消除了盲人使用的障礙,對于一般使用者來說,也是一種令人感激的親切設計———洗發的時候不用睜眼就能辨別。類似的設計還有立體聲耳機,用凸起和凹陷的珠點區分左右,既是外觀造型上精巧的裝飾,又是實現“共用”設計的“觸知覺信息”。
由此可見,在產品使用界面設計中對于知覺方式的選擇,是決定該產品能否實現“共用”的關鍵。因為人類具有諸多的感知“通道”,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等,而殘疾人所欠缺的僅只是其中的某個“通道”而已。因此,具有“多通道”知覺方式的產品就具有無障礙使用的優越性能。